| |
| ■ 制品内容 |
| Cloned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(14 U/μl) |
300 U |
| 5X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Buffer |
1 ml |
| 0.1% × BSA |
1 ml |
|
| |
| ■ 制品说明 |
| 本酶催化dNTP聚合于单链或双链DNA的3’-OH末端的反应,该反应不需要模板,但引物必须是至少有3个以上碱基的寡核苷酸。 |
| |
| ■ 保存 |
| -20℃。 |
| |
| ■ 起源 |
| E. coli carrying the plasmid which encodes the gene of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|
| |
| ■ 活性定义 |
| 以DNase处理后的热变性小牛胸腺DNA为起始物,在37℃ 、pH7.2的条件下,1小时内使1 nmol的 [3H]dTTP掺入酸不溶性沉淀物所需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 (unit)。 |
| |
| ■ 特性 |
1. 分子量:60,000。
2. 最适pH:7.2。
3. 辅因子:二价离子Mg2+,Mn2+或Co2+。
4. 底物特异性:核酸类似物 (如5-甲基-dCTP,6-O-甲基-dGTP等) 可作为底物。
三磷酸双脱氧胸腺嘧啶和三磷酸虫草菌素为终止物。
|
|
| |
| ■ 用途 |
1. 通过Okayama-Berg法给载体或cDNA加上互补同聚尾。
2. 使用dNTP、ddNTP来标记DNA的3’末端。
|
| |
| ■ 使用注意 |
| 1. 影响反应的因素有:添加的碱基种类 (dATP,dTTP,dCTP,dGTP),缓冲液中的二价阳离子(Mg2+,Mn2+,Co2+),DNA末端结构(3’-OH突出末端,平末端,3’-OH凹陷末端)。因此,每个反应都需要摸索最适条件。一般来说,添加dATP和dTTP时,含有Co2+ 的缓冲液是最佳的,而添加dCTP和dGTP时,含有Mn2+ 的缓冲液是最佳的。 |
| 2. 对于长度为15-40 bp的核酸链,如果是3’-OH突出末端,dNTPs与DNA的适合摩尔比是20 : 1,如果是3’-OH凹陷末端,dNTPs与DNA的适合摩尔比是100 : 1。 |
| |
| * CoCl2 缓冲液 |
| 100 mM |
Sodium cacodylate(pH7.2) |
| 1 mM |
CoCl2 |
| 0.1 mM |
DTT |
|
|
| |
| MnCl2 缓冲液 |
| 100 mM |
Sodium cacodylate(pH7.2) |
| 2 mM |
MnCl2 |
| 0.1 mM |
DTT |
|
|
| |
| |